啤酒巨头的水治理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5-07-03 14:49

 

 

百威亚太在水治理时,从战略、风险评估、目标和指标三个维度入手,给予全公司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

 “百威给自己设定的理论极值是,每生产1hL(100升)啤酒用水1.14hL,力求将水的消耗降低到极致。”百威亚太酒厂支持动力与环境可持续总监黄辉煌说。根据国际啤酒协会的数据,全球目前生产1hL啤酒平均需要用水约4hL。中国啤酒行业取水定额先进值为2.4hL。百威亚太的取水定额从2017年的3.12hL/hL降到2024年的2.14hL/hL,百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威中国”)更是实现了低于2.hL/hL。

 对减量用水极值的追求,并不是百威在刻意炫技,而是因为整个地球正在面临着淡水资源和气候危机。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区项目主任任文伟说:“ESG领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安全保护,并不纯粹是慈善行为或者公益行为,而是企业的风险管控。当企业知道如何把一个环保行为转化为企业的风险内控时,就能理解ESG是跟商业行为密切相关的。”

 

01  淡水资源保护迫在眉睫

 

经济的迅猛增长重塑了人类的生产和消费习惯,也重塑了用水方式。

 中财大绿金院副院长、杭州市上城区绿色价值投资研究中心院长施懿宸说:“全球淡水资源的压力将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而愈加严峻。当前,地球上只有大约1%的水资源可以作为淡水使用,而这占比不多的水资源,因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农业和其他生活用水量的增长而更为紧缺。”

根据《中国城市水蓝图》报告,2003年由水资源污染引发的全球健康问题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0亿美元,这一数字很有可能在未来的10年内继续增加,截至2009年文献数据水污染年度损失评估值范围340亿~440亿美元。  在全国范围内,30个样本城市的水源集水区覆盖了中国42%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和40%的优先保护河流。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约有一半包含在城市的水源集水区内,而城市普遍存在着缺水压力。

施懿宸说:“目前,经济的迅猛增长重塑了人类的生产和消费习惯,也重塑了用水方式。尽管科技进步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但水资源的总体消耗量以及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量仍在持续上升。人们的饮食结构也从以粮食为主逐渐转向更多的肉类和乳制品消费,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链路的拉长,产品所蕴含的‘水资源量’也随之显著增加。”  为了衡量水资源消耗,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Arjen Y. Hoekstra)于2002年首次提出“虚拟水”概念。“虚拟水”指生产商品和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水资源量,这些水并非以物理形态存在于最终产品中,而是“隐含”于产品的生产链条中。

 施懿宸说:“‘虚拟水’理论,是从消费端观察特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量。如中国南水北调的水利工程,通过物理和虚拟水的转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平衡了实际使用水压力和虚拟水压力,显示了‘虚拟水流’引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年,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又提出了“水足迹”这一概念。施懿宸说:“相较‘虚拟水’,‘水足迹’可以更好地衡量个人、企业或国家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直接和间接的淡水消耗,在用于评估可持续性及政策等行动时更为具体。”

 1996—2005年间,全球农业生产年均水足迹为 7404 Gm³/y(体积流量单位,表示每一年气体或液体体积流量),其中78 %为绿水,即源自降水并储存在土壤中的水分,12%为蓝水,即从地表水(河流、 湖泊)和地下水中获取的淡水量,10%为灰水,即稀释污染物至环境水质标准所需求的淡水量。小麦、水稻、玉米合计占比39%。从浪费占比看,一是食物浪费影响。2007年全球食物浪费的蓝水足迹达 250 km³,相当于全美家庭用水量的38倍,主要源自灌溉密集型作物(如水稻、小麦)的损失;二是与国际贸易关联。全球约20%的水足迹与出口相关,主要虚拟水流向为谷物、油料作物和肉类,中国、印度和美国是最大的虚拟水出口国或地区。

 施懿宸说:“酿酒行业以生态要素为基础,‘水(水质)、土(土壤)、气(气候&空气)、生物(微生物)’均对风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各酒类企业将由差异化的生态要素形成的多种风味、香型作为其特有属性并营造市场竞争力。其中所依赖的生态要素内容可指向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生物多样性全三类。”

 

 02  水治理需要战略设计

 

没有水,就没有啤酒。

百威亚太的节水技术在全球领先,百威亚太探索出了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公司强调水是酿酒的“第一原料”,没有水,就没有啤酒(No Water, No Beer),保护水资源是公司的本能,是业务需要,也是责任。

百威亚太将“水资源管理”列入2025可持续发展目标四大核心之一,并为之制定了“一个系统”“四大策略”和“两大管理方针”的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即EMS能源管理系统;

四大策略即4R理念(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  管理方针即通过VPO(工厂最优化管理)和4R策略,精细化管理水资源,并依托数字化技术实时跟踪优化,实现水资源零浪费的目标;积极响应政府节水减排政策,将节水奖励资金反哺于技术创新,持续提升用水效率。

百威亚太ZBS副总裁李新刚说:“当下,受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水资源压力持续上升,这对于啤酒企业而言,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啤酒的酿造和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有着极高的依赖,整个啤酒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优质的水,一瓶啤酒中水的占比超过90%,‘没有水,就没有啤酒’。”

对于啤酒企业来说,水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水源质量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啤酒的品质。水质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导致啤酒口感、风味的差异。百威亚太始终秉承着质量至上的理念,通过严格的品质控制确保每一瓶啤酒为消费者带来绝佳的味觉体验。其次,优质水源的减少意味着企业获取原料的成本大幅提高。为了寻找符合酿造标准的水源,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更远距离的取水或投资建设多重水处理设施。

百威亚太在水治理时,从战略、风险评估、目标和指标三个维度入手,给予全公司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

 战略:百威亚太在制定有助于实现2025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时,与水有关的问题被纳入了百威亚太的战略业务计划。在制定长期商业目标和财务计划(超过30年)中,融入水相关议题。

 风险评估:评估方法包括考虑关键风险和机遇,水资源可用性和水质对当地流域和公司运营的环境以及社会价值。百威亚太从实际风险评估中注意到,水资源紧张和干旱是企业运营面临的最高总体风险,因此管理这一问题是业务战略的关键部分。

目标和指标:百威亚太2025年的水资源管理目标是,在高水资源压力地区的100%社区都能显著改善水资源的可用性和质量,达到平均酿造用水量2hL/hL(即每酿一百升啤酒,用水量两百升)。百威亚太的“水政策”还描述了对最大限度减少水排放、降低用水强度以及改善水供应和水质的承诺。

 

 03  “4R理念”治水

 

 百威亚太高度重视潜在的水资源风险。

 百威亚太在水资源管理的战略制定和管理体系方面秉承“4R理念”,即Reduce(减量)、 Reuse(再利用)、 Recycle(循环)、Rethink(再思考)。  李新刚说,百威亚太首先从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引入先进节水技术等方面降低水资源的使用,从源头上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其次,做到物尽其用,对生产过程中的水进行梯度回收和处理,并依照严格的质量标准优先就地回用,如原位清洗(CIP)分段回收技术,设备循环冷却水、厂区绿化用水等,来帮助企业实现更低的用水消耗。

啤酒厂酿造、灌装及冷却过程会产生大量中水,这些中水经过处理后,成为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回用于特定用途的非饮用水。在中水的利用上,百威亚太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李新刚说:“水循环不仅限于厂内,我们同时对社会进行水的反哺。”这些举措包括,2011年,武汉工厂率先实现了中水外送,既是百威亚太首个实现中水外送的工厂,也是武汉市首个实现中水外送的工厂。这些中水免费供给周边社区和工业园使用。之后,该模式被推广到了全国超过20家工厂,每年对社会的反哺量超过200万吨。现在,武汉工厂还建有中水养鱼池。2021年,“百威中国”南宁酿酒厂实现了中水100%利用,成为中国区第一家污水零排放工厂,在百威集团全球酿酒厂中居第一,也为中国啤酒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百威亚太高度重视潜在的水资源风险。黄辉煌说:“百威亚太每一年都会把旗下各工厂所在地区的水资源做一次风险分析与排查,分析报告汇总到供应链酒厂支持和可持续发展部门以及各事业部,全球层面对各地的分析报告做汇总,评判全球各啤酒工厂当地流域和水源的水质变化以及新发风险,如果有,将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来做改进。”

百威亚太针对水资源保护,系统性地推出《水资源政策》,用以守护水源,以及为各酿酒厂和经营场所的用水提供框架。该政策涵盖了营运中及上游价值链内位于高水资源压力地区的酿酒厂和经营场所,降低用水强度以及改善水资源供应和水质。百威亚太还制定了具体措施,来达成水资源管理的目标 (如表1)。

 

 

 黄辉煌说:“每年,百威全球都会在3月22日前后发起‘世界水日’的活动,邀请全球各大区参加节水竞赛。”百威亚太在“世界水日”活动中,已经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在“世界水日”期间,百威亚太在各国的工厂也会邀请利益相关方前来参观和交流,共同促进节水意识。

从规范的确立到方法论的推出,以及一系列创新技术的采用,百威收获了不小的成就。截止到2024年,“百威中国”有4家啤酒厂获得了“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的称号,3家啤酒厂进入国家首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

 

来源:BMR商学院 钱丽娜 ID | BMR2004